打节奏教程

下载APP

节奏感-汉语词语

百科
简介:节奏感(rhythm)是指客观事物(包括人的生命和社会生活)和艺术形象中合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式引起的审美感受。早在古希腊,柏拉图就认为能感受节奏是人类所独有的能力,人能够通过优美的节奏感到和谐美;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来就有喜爱节奏与和谐的天性,和谐与节奏是艺术所需要的。人的节奏感是人类长时期进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。人对艺术的节奏感建立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上。音乐节拍的强弱、长短、力度大小等交替出现,舞蹈动作的反复变化,建筑物上窗户、柱子的排列园林别墅中花草的间隔栽培,绘画中垂直线、水平线、斜线、曲线的重复配置冷暖色、明暗色的反复调和,诗歌韵律的反复出现,戏剧电影中紧张场面与抒情场面的交替安置等等,都会给人以节奏感。人对节奏最敏感的器官是听觉器官,在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中,人对节奏感的要求最为强烈。节奏感虽是一种形式感,但具有移情的审美功能。

奥尔夫教学法-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

百科
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
简介:奥尔夫音乐教学法(Orff-Schulwerk),其为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,是由德国音乐家、教育家卡尔·奥尔夫提出的,强调诉诸感性,回归人本,强调将动作、语言、歌唱及集体舞等与教学活动相结合,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,孩子们通过倾听、辨别和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声音,学习不同的音符和音程,掌握基本的节奏和旋律,提高审美能力和表达力。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始于20世纪20年代,因受新舞蹈和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启发而创作。卡尔·奥尔夫创办京特学校,鼓励音乐家和舞蹈家通过创作互相了解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奥尔夫与儿童合作,创作体现"元素"音乐理念的材料,形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。国际传播始于1955年,多琳·霍尔在北美地区推广。1980年于中国,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经由廖乃雄的推广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,并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。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强调原本性教育,通过身体体验音乐培养音乐感知、创作能力,提高情感感知,培养模仿能力。它在各年龄段广泛应用,尤其适合幼儿教育,为音乐素养的提升和情感感知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持。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也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发挥关键作用,帮助学生培养音乐本能和创造力,提高情商,激发学习兴趣,构建积极学习氛围。
在线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