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:《资治通鉴》,亦简称《通鉴》,是北宋政治家、史学家、文学家司马光奉敕主编的中国古代第一部多卷本编年体通史。宋英宗治平三年(1066年)始编,宋神宗元丰七年(1084年)成书,历时19年。神宗赵顼(xū)认为此书“鉴于往事,有资于治道”,特赐名《资治通鉴》。 《资治通鉴》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(前403年),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(959年),以时间为线索串连起16个朝代、前后1362年历史。全书依朝代置十六纪,共294卷、300多万字。司马光同时另著有《资治通鉴考异》《资治通鉴目录》各30卷。其中,《资治通鉴考异》是依照《资治通鉴》编年顺序,考证史料文献来源的专书。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注释《资治通鉴》时,将《通鉴考异》拆分,分别放到《资治通鉴》相对应的正文之后,使之成为后世通行本《资治通鉴》重要的组成部分。 《资治通鉴》以其体系庞大、贯通古今、史料丰富和鲜明的鉴戒史观,一经面世即受到重视和推崇,被誉为中国古代独堪与西汉司马迁《史记》相媲美的史学巨著。司马光与司马迁并称史坛“双司马”,《资治通鉴》与《史记》并称“史学双璧”。当时和后世学者围绕该书进行踵纂、注释、订补、论断,形成一门专门学问“通鉴学”。《资治通鉴》的祖本是北宋“元祐本”,今已亡佚;清代胡克家仿刻胡三省《资治通鉴音注》,世称“胡克家本”,被奉为《资治通鉴》古籍善本;当下比较权威的《资治通鉴》通行本,是1956年由顾颉刚等12位学者以胡克家本为底本完成的中华书局标点本。
简介:陶侃惜光阴,作者陶侃(259-334),字士行(或作士衡),江西鄱阳人,东晋大司马。初为县吏,渐至郡守。永嘉五年(311),任武昌太守。建兴元年(313),任荆州刺史。后任荆江二州刺史,都督八州诸军事。他精勤吏职,不喜饮酒、赌博,为人称道。
资治通鉴多少字推荐内容: 《资治通鉴》是北宋司马光耗时近20年编写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史书。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(公元前403年)写起,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(公元959年)征淮南停笔,涵盖16朝1362年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