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:茶道是通过泡茶、品茶和悟茶来体现礼节,表达意境、美学观点和思想的独特饮茶艺术。中唐以前,茶道虽尚未形成,但茶叶开始了被饮用和传播,中唐,陆羽的《茶经》出世,标志茶道产生,茶道也在这时传播到世界各地,茶叶被当做商品贸易起来,并逐渐发展煎茶道、点茶道和泡茶道,到清朝茶道落败,部分茶道消亡,新中国成立以来,茶道开始逐渐发展起来。 中国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精髓。中国茶道包含三大茶艺。茶道技法包括识佳茗、备妙器、择好水、巧冲泡和善品饮五个步骤。识茶,即如何通过外形、滋味等判断好坏茶、新旧茶及欣赏茶。备妙器,一方面包含如何备茶器,如绿茶用玻璃杯泡,另一方面,即茶具大类分为壶、碗、盏、杯,陆羽总结的有二十四器,占有重要地位。择好水,泡茶选什么类型的水及都应当把水烧开后冷却到合适温度。巧冲泡,包含泡茶的10个流程,茶水比例,温度控制等等。善品饮既包含识好茶又包含健康喝茶。 中国茶道茶礼有待客茶、宫廷茶、婚嫁茶和祭祀茶四大礼仪。待客茶以“礼”,达到“和乐”的人际关系,内容概括为“五礼六境”。宫廷茶,表达尊重皇帝,其礼仪要求繁琐,如二十四器缺一不可。婚嫁茶,内容为‘‘三茶六礼 ”,其包含定下婚约,彩礼等等方面。祭祀茶用茶作为祭品,表达对祭祀对象的尊重,在不同人群里对象是不同的如,在佛教中表达对佛祖的虔诚与恭敬。 茶道文化传承中国茶道有非遗保护、活动组织、课程等方面,茶道文化对中国的生活习俗和产业与世界产生重要影响。中国茶道的文化内涵核心是技术、礼仪和修身,分别提供喝茶的基础条件,这是茶境的体现,礼仪即茶道礼仪,修身,即由静到净这种方式,达到简单与快乐,其内涵要求为“和、静、怡、真”。茶道的衍生文化有文学与艺术(插花、香道、音乐和陶艺),文学包含诗、词、曲、联、散文、小说等文学作品对茶道补充,艺术则花艺,提供香料、茶壶制作和装潢等方面。茶道的代表人物有茶圣陆羽和茶仙卢仝,陆羽构建的茶道体系,卢仝为茶道内涵美学等方面补充。
简介:茶(英文:tea)是以茶树的鲜叶为原料,采用特定工艺加工的、不含任何添加物的、供人们饮用或食用的产品。茶的别名有“槚、蔎、茗、荈、荼、 苦荼、腊茶”,茶叶的植物学分类是在山茶科(Theaceae)、山茶属,为小乔木状或灌木状。茶树是由地上的茎、芽、叶、花、果和地下的根组成,其主要分布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,饮茶是用茶叶的芽,根据芽的数量,叶子展开程度和开面叶又可以细分茶叶类型。 茶叶起源于中国,中国茶被世界誉为“东方神秘树叶”,茶在中国是开门七件事“柴米油盐酱醋茶”之一。根据《神农本草经》相关记载,茶最早当做解毒用,到了春秋战国时期,茶叶传播起来到周围各地。西汉时期,茶叶被当做商品,再从被当做祭品和蔬菜到成为茶饮品。两晋南北朝时期,茶叶在官府和宫里流行起来,并从中国传播到周围国家。唐朝时期,茶叶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,并传播到日本、朝鲜等国。宋朝时期,饮茶风兴盛起来。元朝和明朝时期,出现了制茶工艺,茶叶传入东南亚各国和欧洲。中国茶业在清朝时期开始衰败,这时欧洲对非洲殖民,茶叶也随之传入非洲。在新中国阶段,茶业得到重视,开始恢复起来,并出现新的茶饮方式。茶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,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。2019年11月27日,第74届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设为“国际茶日”。 国际上通用的茶叶分类标准把茶叶分为绿茶和红茶两大类。茶在中国的分类有绿茶、红茶、黄茶、白茶、乌龙茶、黑茶和再加工茶。茶的制成有许多的古法工艺。茶的品饮讲究水源、判断茶的好坏,并延伸出来茶道。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风味特点。世界四大茶区分别为东亚、南亚、东非和东南亚。其中茶叶的生产,在亚洲高度集中,产量约占总产量的2/3以上,其中中国、印度两国生产的茶叶约占世界茶叶产量 1/2 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