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:斑马鱼(拉丁名:Danio rerio),又称蓝条鱼、花条鱼、印度鱼,属于鲤形目鲤科,是一种热带淡水鱼,因其体侧具有像斑马一样纵向的暗蓝色与银色相间的条纹而得名。主要分布在孟加拉国、印度(北方邦、奥里萨邦、阿萨姆邦、梅加拉亚邦、卡纳塔克邦、西孟加拉邦)、尼泊尔等地区。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无危动物。 斑马鱼平均体长为25mm,身体扁平呈纺锤形,头小而稍尖,眼睛位于中央,下颚细长且突出,使嘴朝上,吻较短,身躯玲珑而纤细。雄性会有鱼雷形状的身体,在斑马条纹之间有虚幻的金色条纹,臀鳍前还有一个突出的生殖器乳头。而雌性的斑马条纹之间则是银色的,它们的身体更圆,更丰满。斑马鱼性情温顺,活泼好动,既耐寒又耐热,可在6.7~41.7℃之间水中生活,并且对水质、饵料不挑剔,各种鱼虫及人工饲料均可投喂。 斑马鱼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中,是一种重要脊椎类模式生物。作为成本低廉但与人的基因相似度却达到87%的动物,比常用于实验的小白鼠和细胞模型更有优势。此外,斑马鱼的胚胎透明,而且数量很多,可同时进行几百个样品的试验,也便于研究者观察。同时,斑马鱼色彩鲜艳,饲养条件简单,是一种典型的热带水观赏鱼类。
斑马鱼怎么繁殖推荐内容: ①原产地:印度,孟加拉,巴基斯坦和缅甸等“清真国家”的溪流水域 ①直接产卵的,4个月大就可以繁殖,不过最好用5个月大的性能比较好;②繁殖是有水质要求的,PH6.5~7.5,其实也就是中性水,不要太酸或者太碱就好,硬度6~8,水温25~26摄氏度,比适宜温度偏高就好;③注意细节,斑马鱼的卵没有粘性,直接产了就掉下来,而且斑马鱼有“自食其卵”的习惯,所以需要有一些水草,或者鹅卵石,或者网格,这样鱼卵可以藏起来,被保护起来,不容易被吃掉;④具体操作:选两三对成熟的鱼,放在准备好的缸中(最好有水草,石碓等遮蔽物),如果顺利的话,当天晚上就配对,第二天早上10点产卵结束,把鱼全部捞出。如果是裸缸繁殖的,到了晚上9~10点,观察一下鱼卵,如果没有受精的会发白,直接用吸管抽掉就好。一般能产300~400枚卵,多的上千都有;⑤孵化+小鱼喂养细节:水温24度的话差不多2~3天就孵出来小鱼;如果提升到28度,1天半就孵化出来了;小鱼出来之后,最好还是喂丰年虾,这是最佳的开口饲料,营养价值也高,小鱼长得快,等到1周之后大一些了,可以考虑喂粉末饲料。上面是母鱼,
斑马鱼怎么繁殖推荐内容: 斑马鱼因为它是亚洲灯鱼,它喜欢把卵产在溪流里,也就是说石头缝里。所以咱们人为的可以制造这样的一些环境,铺一些大一点的颗粒的石头,甚至是溜溜球,在鱼缸里面铺一层,都可以作为它一个产卵的场所。产卵之后3...
斑马鱼怎么繁殖推荐内容: 纹路清晰,比较漂亮,母斑马鱼体型比公斑马鱼略大,纹路比公斑马鱼淡一些,怀孕时候可以明显看到肚子鼓胀,快产卵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屁股凸出,公斑马鱼在后面追逐。看下图你你就能分辨出斑马鱼的公母:母斑马鱼产卵要跟公斑马鱼放在一起,靠公斑马鱼追逐母斑马鱼腹部产卵然后公鱼进行授精。(所以产的卵并不是所有都能成活,会有一部分未受精卵)最好是公母比例二比一,提高授精成功率。2.斑马鱼产卵结束后,会直接掉进鱼缸的底部。经过一晚未受精的鱼卵变白,可以把未受精的卵捞出来。3,孵化受精卵的水温最好在25℃—27℃之间,斑马鱼每次产卵比较多,少则几百枚,多则上千枚。4.斑马鱼孵化以后不要着急立马喂食,要等个3—4天,再开始开口,第一次喂食尽量少量喂食,可以用吸管吸取少量蛋黄,或者丰年虾,滴入鱼缸。好了以上就是小编总结的斑马鱼繁殖小技巧,如果各位看官大人有更好的斑马鱼繁殖小技巧,
斑马鱼怎么繁殖推荐内容: 1.首先准备一个繁殖盒,这种繁殖盒和孔雀鱼繁殖不一样 中间的隔离层是水平面 2.在隔离板中间套个网眼大点网子,(个人感觉套个网子更容易繁殖,也可不套)由于斑马鱼卵没有粘性,产卵后落入隔离盒的最底层减少被亲鱼吃掉的概率,也方便我们收集。3.隔离盒放入缸中,然后晚上把挑选好的亲鱼放入隔离盒中,公鱼可以适当多一点,这样可以提高受精率。水位不要太高,正常到隔天中午前就能看到斑马鱼卵,4.斑马鱼卵经过2-3天后破壳孵出小鱼仔,挂壁。再过2天后小鱼苗就会起飞游动啦。 码字不易,送给同样喜欢繁殖的新鱼友。喜欢我的作品请点赞转发评论。